幾天前,我整理了一下我的e-mail信箱,發現一堆新聞留言回應通知,卻意外發現了一個新聞底下對我的回應通知信,本來想抓圖的,結果下意識的把通知信給刪了,大致上就是我說「農地裝太陽能板陽光被遮住就不能種了」,而對方宣稱「你難道不知道現在的作物不需要陽光了嗎?

多新鮮啊,除了香菇等真菌之外居然有農作物無需陽光?最新基改作物嗎???
回應裡頭附有一個連結,我抱著好奇與狐疑的心情點開連結一看……驚呼:
文西!是你嗎?!
連結裡面居然是植物工廠
植物工廠是最近幾年流行起來的東西,原則上就是封閉循環式水產養殖的植物版,優點是可以排除天氣型態和環境汙染的影響,又因為可以堆疊所以節省地皮成本,缺點則一樣是「」!所以只能弄一些單價比較高的東西。
而重點是這些植物根本不是不需要陽光,而是由LED來提供光源!
沒錯!用LED來提供光源!
換句話說,這個農田蓋太陽能板,然後在太陽能板底下蓋植物工廠,再用電點亮LED對作物提供光源的想法,根本就是文西的「太陽能手電筒」的加強版!

原本種田的能量模式是:太陽光→農作物

他的「太陽能植物工廠」的能量模式是:太陽光→電力→LED光→農作物

要知道能量每次轉換都會減損一部分,也就是說後者一定會浪費掉相當能量,何況現今太陽能板的轉換效率最高記錄也才40%左右而已,與其要這麼弄,乾脆種田還比較有效率。
這裡要注意的是「在太陽能板底下蓋植物工廠」與「植物工廠屋頂蓋太陽能板」是不一樣的,植物工廠可以蓋在任何地方,而且因為是封閉空間所以會有屋頂,屋頂蓋太陽能板可以發電自用來減少用電(請勿摳台電的錢謝謝)。
但把農地改成太陽能板之後再在底下塞植物工廠,這就完全是文西的「有光會亮,沒光一定不亮,想要在黑暗中亮,只要拿另一隻手電筒照著它就會亮」的太陽能手電筒了,怎麼說效率都會變差。

你乾脆直接用那隻普通手電筒照明不就得了嘛!直接普通的去種田啊!

順便一說,植物工廠和封閉式循環養殖一樣,都是人類科技的結晶,離「自然」甚遠,在台灣這些把「鋤禾日當午」看得無比浪漫的文青眼中,這種充滿流水線作業風格的新科技農業,多半還是邪門歪道吧。

 
ps:市面上是有太陽能手電筒一類的產品,但那一定有儲能效果,也就是發電後是儲存到電池中而不像文西的那樣立刻發立刻用,這也才有實用的可能性。
但人類至今還是幾乎無法儲存電網級的電力,所以發出來的電一定要馬上用掉,在這前提之下,不變成文西的手電筒才有鬼呢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