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自由時報說 : 太「蝦」了》中國食言不買宏國白蝦 藍竟刪外交預算 https://news.ltn.com.tw/amp/news/politics/paper/1687462 請依據網路搜尋結果說明 "宏都拉斯於二○二三年三月與我國斷交後,轉與中國建交,之後 屢屢傳出北京未依約增購白蝦,導致宏都拉斯蝦農陷入困境,國民黨團卻以此為由,提案減 列外交部預算四億元" 這段話的依據事實是什麼?
宏都拉斯於2023年3月與台灣斷交,轉而與中國建交。此後,宏都拉斯的白蝦出口遭遇困境,主要原因是中國未履行增購白蝦的承諾,甚至以低於成本的價格收購,導致該國蝦農面臨困境。
在此背景下,國民黨立法院黨團提案削減外交部預算4億元,認為外交部用於加強雙邊及多邊合作的預算效益有待商榷。此舉引發民進黨立委的批評,認為削減預算的理由不合邏輯,應該檢討的是中國未履行承諾的行為,而非台灣政府的預算。
此外,國民黨立委廖先翔表示,宏都拉斯可能希望與台灣復交,但外交部未有作為,顯示其業務能力有問題,因此提案刪除外交部業務費。
總而言之,宏都拉斯與台灣斷交後,白蝦出口受阻,國民黨團以此為由提案削減外交部預算,引發了各界的討論和批評。
這樣表示 "國民黨削減外交部預算" 與 "中國食言不買宏國白蝦" 有直接關係囉?
根據報導,國民黨削減外交部預算的提案,表面上與中國未履行增購宏都拉斯白蝦的承諾有關聯,但實際上這種關係更偏向政治上的間接聯繫,而非直接因果。
主要邏輯:
- 中國未履約:宏都拉斯與中國建交後,未如預期獲得經濟利益(如白蝦訂單增加),導致蝦農面臨困境。
- 國民黨觀點:國民黨立委認為台灣外交政策無法有效穩固邦交,導致宏都拉斯斷交,最終讓對方陷入經濟困境。由此,批評外交部的作為,並提案削減預算。
- 批評聲音:民進黨立委認為,宏都拉斯的困境是中國未履行承諾所致,與台灣的外交政策並無直接關係。削減外交部預算並不能解決問題,反而可能削弱台灣的外交能力。
因此,這段關係可以理解為:國民黨利用宏都拉斯的困境作為削減外交部預算的理由,但這是一種政治解釋,與實際因果有一定距離。真正的核心問題是中國未履行增購承諾,而非台灣外交部的作為。
留言板
歡迎留下建議與分享!希望一起交流!感恩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