生從何來,死往何去

陳覺曉

 記得在孩提時候,常常注視著地上正忙忙碌碌搬運的一群螞蟻,心想:我們人類不也如這些蟲蟻,終日為生計而奔波,卻不知是否也有那麼一雙“上帝”的眼正注視著我們呢?

  漸漸地長大,明白了許多的科學道理,可始終有個問題百思不得其解,那就是,人究竟為什麼活著?難道人生下來就是為吃飯、穿衣、睡覺、最後奔向死亡,永遠消逝於這時空?

  四年的大學生活,我讀黑格爾、薩特、弗洛伊德等哲學家的著作——他們教我如何思維,可我內心的疑惑始終沒有答案。一個偶然的機會,親眼目睹並體會氣功 的神奇,可也只是證實了“這世界並非我們眼睛所看到、耳朵所聽到的那麼簡單”這一想法。可心中的迷仍然沒有解開。我覺得自己就如暗夜裡的行人,試探著、摸 索著——直到1995年。一次偶然的機會,看到了一本《向知識分子介紹佛教》和《淨空法師佛學文集選》,眼前才豁然開朗,我探索著其他的佛學書籍。由此我 與佛教結下了不解之緣。

  在佛陀的智慧裡,你了解了世界“成住壞空”、“人生無常”這些運動、變化、發展的觀點,你體會著“色即是空,空即是色”這樣辯證的思想——在佛陀偉大的智慧中,何止這點滴的光芒呢?

  那是在公元前500年,佛陀曾說,我觀這世界,猶如手中的阿末洛果(印度一種橢圓形的果子)。而世人對宇宙萬象,直到近兩千年之後的1522年,麥哲 倫完成第一次環球航行後,大地是球形的猜想才得到證實。佛陀指出這宇宙有“三千大千世界”,而科學家對宇宙的這種認識,是十八世紀末以後的事。佛陀還說, 我觀一缽水,八萬四千蟲。而人們真正了解微生物是在1669年,荷蘭生物學家列文虎克(1632——1723),用放大倍數近300倍的顯微鏡在一個不刷 牙的老人的口腔中發現,“在一個人口腔牙垢裡生活的生物,比整個王國的居民還多”。他要是早認識佛陀,何至於那麼驚奇!更何況佛陀當時詳細說明的胎兒在母 體中的發育成長過程,與我們現在用B超觀察到的是一致的。

  當人類靠自己努力探尋著此岸世界的真相時,佛陀早已洞查分明,他的智慧還告訴了我們彼岸世界的秘密。我們人類就是太執著於自己肉眼所能見到的、耳朵所 能聽到的,看不見或聽不到的即認為不存在。人類不正如那隻井底的青蛙嗎?我想要是有人對它說:“嗨,外面的天大著呢!”它一定會以為那人一定是瘋了,要不 就是迷信。

  面對這博大精深的佛法,任何一個真正有理性的人都無法拒絕。不要以為燒香磕頭就是佛法,那是老百姓的迷信,並非佛法是迷信;也不要以為我們需要的僅是“虛幻的安神藥”,恰恰相反,佛陀的智慧猶如一盞明燈,指引著我探索宇宙人生的真相——生從何來,死往何去?   

摘自《學佛的道路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