溫柔地對她說話

表妹這幾年發了財,在省城買了套高檔住宅。裝修完第一件事,就是盡孝心,把她母親——我的舅媽接了去,這個年,舅媽就是在那兒過的。舅媽生活在山溝裡,一輩子清貧,一分錢恨不得掰兩半花,表妹呢,典型的高消費階層,一雙鞋動輒就是上萬元,鞋跟上鑲鑽的。原以為,舅媽此去會如同天上人間,享盡歡樂,卻不料,年一過就沒精打采地回來了。

再也不去了!舅媽偷偷對我母親說,在那兒過年,還不如自己家來得舒服,自己家裡雖然窮一些,卻自在,不用看別人的臉。一問,原來是表妹常常訓舅媽,訓舅媽臟,洗了碗不應該再用抹布擦了啦,進門不記得換鞋啦.……毛病一大串。雖說是自己的女兒,但一日三訓的,也難免心情不爽,於是,格外地想回家。舅媽的話,使我想了很多。

  這些毛病,在自己身上,不也有突出的體現嗎?

  比如說,上次回家,看到母親吃的剩菜,一邊急吼吼地把菜往垃圾筒裡倒,一邊大聲訓斥:我已經說了多少次了,你每天去地裡少掐點,當天吃完行不?母親訕訕地站在一邊,像個做錯事的孩子:才做了三四天啊,誰家不是這樣吃的呢?我又大聲吼道:知道不知道,這些菜裡有多少的亞硝酸鹽?致癌物啊!要不是你天天給我爸吃這些,他也不會……我忽然住了嘴,不說了,因為母親已經流下淚來,反复地念叨:是我害死了你爸嗎?是我害死了你爸嗎?母女倆突然間就熱淚長流。

  那天晚上,想起母親的傷心樣,我內心不停地自責。記得母親哭時還說了句:“你們幾個,也就你小哥沒氣過我。”

  要說給養老錢,買東西,小哥並沒有我多,然而,小哥的優點,是他溫和的性格,從小到大,他一直都是父母心中的“乖乖娃”:不闖禍,沒脾氣,也不讓父母多操心,父母犯了錯,更不會吆三喝四。我印象最深的是,父親去世後,母親在小哥家住了一段時間,晚上,我見小哥端來一盆洗腳水,放在母親前面,輕聲說:“媽,你洗腳!”那盆洗腳水,那副低眉的溫存,想來,應是母親最好的安慰,是多少錢都買不到的。

  女兒從學校回來,背誦《弟子規》:“親有過,諫使更,怡吾色,柔吾聲。”我咀嚼著這幾個字,心中大愧,為了剩菜的事,我大吼大叫,小題大做,讓母親流淚,如果當時,我能夠和風細雨地對母親解釋這一切,而不是氣急敗壞,母親也不至於那麼傷心。

  想自己,會給母親置辦一身身衣服,會買一箱箱牛奶,會給不少的零花錢,卻不會溫柔地對待母親。在別人眼裡,我是個孝順閨女,只有我自己知道有多欠缺。

  想起我們村里,有兄弟倆,哥哥有錢,弟弟清貧。母親中風多年,臥床不起,哥哥每個月拿一千塊錢回去,讓弟弟和弟媳在家沒日沒夜地侍候。母親吃喝拉撒全在床上,弟弟兩口子從來沒有煩過。每天,媳婦端了飯,總是笑對婆婆說:“媽,咱一塊兒吃飯。”母親百年之後,受到讚揚的,是弟弟兩口子。因為,拿點錢,對哥哥來說,不算什麼,而十幾年如一日的耐心溫和,卻難能可貴。

  我們到底孝與不孝,不僅在於給母親的錢有多少,而是該問問自己,我們能否像對待孩子一樣,對母親知冷知熱,如果有一天,我們的母親躺在病床上,我們能不能夜以繼日地服待?我們規勸母親時,能否不急不躁,軟語溫存,“怡吾色,柔吾聲”?

揚子晚報
http://epaper.yangtse.com/yz…/2008-04/…/content_10563123.htm

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story.php?story_fbid=2671930233032482&id=10000646593349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