來源: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photo.php?fbid=2304170999808409&set=a.1478144689077715.1073741828.100006465933491&type=3&theater

 

修行人的臉

《履三寶地 》,作者:鞭鼓生

修行人的臉,該是怎麼樣的呢?偈云「臉上無瞋是供養」,口中無瞋出妙香」。那臉上的表情,言語的內容,全都是內心意的表現,我們在舒顏開口的同時,就已經在為自己畫上文飾,因此有修沒修智者一望便知。

菩薩與夜叉的故事,令人聞之心驚肉跳。它的大意是:古印度時,人們很崇敬文殊菩薩,想塑造菩薩的聖像,好做禮拜供養。但是菩薩的容貌如何呢?於是便找來一位全國長相最莊嚴的青年來作像模,塑成後果然相好莊嚴,人人望而心生法喜。幾年過去了,人們又想塑造夜叉的形象,於是便向監獄中,尋找一位形貌最醜陋的罪犯來塑像。完工後,例有賞金,而這犯人卻痛哭流涕地不敢領賞。探問之下,才知原來這位犯人,竟是以前那位被選來當作菩薩像模,全國最莊嚴的青年。只因賞金得來容易,鎮日吃喝玩樂,不務正業,等到財物花用完畢,揮霍的習慣卻已養成,忍不住慾望的牽引,竟然進行偷竊,因而失風被捕,現在獄中受刑。而他的形貌,也由最莊嚴俊美變而為最邋蹋醜陋了。

「相由心生」,正是這個道理。每天每一個剎那,我們都在描繪自己的形貌,心中充滿慈悲、寬大,言語平和、誠懇,動作謹慎、和諧,菩薩的相貌就一筆一筆地勾勒成形。反之,每天嘴角緊繃,肌肉僵硬,稍不如意就生氣、罵人,眼露兇光,行為驕矜無禮。夜叉的形貌,也就點點滴滴地雕塑而成。

古德言:「一切眾生,無邊的生死,但依一念而繫之也。」也說:「舜蹠之分,只在一念之轉移。」在這緊張、忙碌、充滿壓力的時代,每個人都在接受莫大的考驗,修行人更是不能倖免。那就讓我們從揚眉瞬目,從開口言動,從行為舉止,把自己形塑成香光莊嚴的菩薩吧!(註:蹠乃古之大盜